1 病例介绍
患者 女,55 岁。因“发现右足底肿物并增大 2 年,足麻木 1 个月”,于 2020 年 5 月 8 日入院。患者 2 年前发现右足底肿物,约花生米大小,无疼痛等不适,不影响行走,故未行诊治;后肿物逐渐增大,影响行走,就诊前 1 个月出现右足底肿物远端及右足第 1、2 足趾跖侧皮肤感觉麻木。入院检查:右足底中部内侧局部明显隆起,大小约 5 cm×4 cm,表面未见静脉怒张,皮肤颜色正常,边界不清晰,无活动度,质硬,有压痛,肿物以远足底及第 1、2 足趾跖侧皮肤感觉麻木,肿物处 Tinel 征(+),足趾屈伸活动自如,末梢血运良好。实验室检查:血、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无异常。影像学检查:右足正侧位 X 线片示足中部跖跗关节跖侧见类圆形高密度包块影,周围软组织肿胀(图 1a、b);MRI 示右足底偏内侧及间隙内见混杂信号肿物影,其内可见高 T2 信号影,大小约 4.5 cm×2.3 cm×2.0 cm,边界尚清晰(图 1c、d)。初步诊断为右足底肿物,拟行右足底肿物切除术。

a、b. 术前右足正侧位 X 线片;c、d. 术前右足 MRI;e. 术中取出的肿物;f. 术后病理学检查(HE×40);g. 术后 8 个月侧位 X 线片未见复发
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右足底肿物切除术。术中以肿物为中心取纵切口,切开皮肤及皮下,探查见肿物被包膜包裹,与跖腱膜和趾屈肌腱粘连紧密,并压迫足底内侧神经,但未侵及跖跗关节及足部骨骼。将肿物连同包膜完整剥除,测量大小为 4.5 cm×3.0 cm×2.0 cm;剖开肿物见中心为灰白结节,大小约 1.0 cm×1.0 cm×0.8 cm,质硬,边界清晰,表面有多个白色光滑软骨样硬结节状突出(图 1e)。将切除肿物送病理学检查,结果显示为结节状增生的活跃软骨,软骨周围被覆水肿的滑膜组织;滑膜组织为乳头状增生、间质水肿及疏松纤维血管肉芽样组织增生(图 1f)。病理诊断为:关节外滑膜软骨瘤。术后 2 周切口拆线。术后随访 8 个月,足底足趾感觉恢复正常,肿物未复发,患者恢复日常活动(图 1g)。
2 讨论
滑膜软骨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,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一,男性多于女性,多为单关节发病。其特征是滑膜化生并形成多个钙化结节,产生疼痛、绞锁、关节僵硬等症状,病因不明,分原发性(也称为 Reichel 综合征)和继发性,继发性多有创伤、骨性关节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。该病多见于膝关节,极少发生于足部,报道较少。其诊断困难,多需病理学检查证实,有复发及恶变为滑膜软骨肉瘤或软骨肉瘤可能;且发生于关节外者罕见,无特异性表现,鉴别困难,容易误诊。
该病分 3 个阶段:Ⅰ期无游离体;Ⅱ期游离体形成并脱落,部分被滑膜包裹;Ⅲ期滑膜不再化生,关节内出现散在游离体。X 线片示多发大小不等钙化影时强烈提示该病。本例位于关节外,术中见瘤体与骨骼仍有软组织间隔,可区别于骨膜软骨瘤。MRI 表现为 T1 低至中等信号,T2 高信号,区别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;若病变累及关节骨骼,还应考虑低度软骨肉瘤和滑膜细胞肉瘤,本病一般不侵及骨髓。病理以滑膜包裹的软骨结节为特征,常可见活跃生长的软骨小叶和双核软骨细胞。本例瘤体大小为 4.5 cm×3.0 cm×2.0 cm,表面如软骨,有多个凸起。既往报道多为散在多发游离体,鲜有类似本例关节外单个大体积多结节的报道,考虑为多枚游离体融合。
滑膜软骨瘤可选择关节镜或开放手术,切除游离体及受累滑膜,很少复发。本例罕见的足部关节外滑膜软骨瘤病变体积大且有神经压迫症状,经开放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。
作者贡献:薛翔负责数据收集整理、文章撰写;于乃春辅助手术操作;周大果负责手术实施,并对全文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。
利益冲突:所有作者声明,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。
机构伦理问题:研究方案经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。(补充批号并提供原件扫描件)【补充!】
1 病例介绍
患者 女,55 岁。因“发现右足底肿物并增大 2 年,足麻木 1 个月”,于 2020 年 5 月 8 日入院。患者 2 年前发现右足底肿物,约花生米大小,无疼痛等不适,不影响行走,故未行诊治;后肿物逐渐增大,影响行走,就诊前 1 个月出现右足底肿物远端及右足第 1、2 足趾跖侧皮肤感觉麻木。入院检查:右足底中部内侧局部明显隆起,大小约 5 cm×4 cm,表面未见静脉怒张,皮肤颜色正常,边界不清晰,无活动度,质硬,有压痛,肿物以远足底及第 1、2 足趾跖侧皮肤感觉麻木,肿物处 Tinel 征(+),足趾屈伸活动自如,末梢血运良好。实验室检查:血、尿常规及血生化检查均无异常。影像学检查:右足正侧位 X 线片示足中部跖跗关节跖侧见类圆形高密度包块影,周围软组织肿胀(图 1a、b);MRI 示右足底偏内侧及间隙内见混杂信号肿物影,其内可见高 T2 信号影,大小约 4.5 cm×2.3 cm×2.0 cm,边界尚清晰(图 1c、d)。初步诊断为右足底肿物,拟行右足底肿物切除术。

a、b. 术前右足正侧位 X 线片;c、d. 术前右足 MRI;e. 术中取出的肿物;f. 术后病理学检查(HE×40);g. 术后 8 个月侧位 X 线片未见复发
患者于蛛网膜下腔阻滞麻醉下行右足底肿物切除术。术中以肿物为中心取纵切口,切开皮肤及皮下,探查见肿物被包膜包裹,与跖腱膜和趾屈肌腱粘连紧密,并压迫足底内侧神经,但未侵及跖跗关节及足部骨骼。将肿物连同包膜完整剥除,测量大小为 4.5 cm×3.0 cm×2.0 cm;剖开肿物见中心为灰白结节,大小约 1.0 cm×1.0 cm×0.8 cm,质硬,边界清晰,表面有多个白色光滑软骨样硬结节状突出(图 1e)。将切除肿物送病理学检查,结果显示为结节状增生的活跃软骨,软骨周围被覆水肿的滑膜组织;滑膜组织为乳头状增生、间质水肿及疏松纤维血管肉芽样组织增生(图 1f)。病理诊断为:关节外滑膜软骨瘤。术后 2 周切口拆线。术后随访 8 个月,足底足趾感觉恢复正常,肿物未复发,患者恢复日常活动(图 1g)。
2 讨论
滑膜软骨瘤是一种少见的良性病变,发病率约十万分之一,男性多于女性,多为单关节发病。其特征是滑膜化生并形成多个钙化结节,产生疼痛、绞锁、关节僵硬等症状,病因不明,分原发性(也称为 Reichel 综合征)和继发性,继发性多有创伤、骨性关节病、类风湿性关节炎等病史。该病多见于膝关节,极少发生于足部,报道较少。其诊断困难,多需病理学检查证实,有复发及恶变为滑膜软骨肉瘤或软骨肉瘤可能;且发生于关节外者罕见,无特异性表现,鉴别困难,容易误诊。
该病分 3 个阶段:Ⅰ期无游离体;Ⅱ期游离体形成并脱落,部分被滑膜包裹;Ⅲ期滑膜不再化生,关节内出现散在游离体。X 线片示多发大小不等钙化影时强烈提示该病。本例位于关节外,术中见瘤体与骨骼仍有软组织间隔,可区别于骨膜软骨瘤。MRI 表现为 T1 低至中等信号,T2 高信号,区别于色素沉着绒毛结节性滑膜炎;若病变累及关节骨骼,还应考虑低度软骨肉瘤和滑膜细胞肉瘤,本病一般不侵及骨髓。病理以滑膜包裹的软骨结节为特征,常可见活跃生长的软骨小叶和双核软骨细胞。本例瘤体大小为 4.5 cm×3.0 cm×2.0 cm,表面如软骨,有多个凸起。既往报道多为散在多发游离体,鲜有类似本例关节外单个大体积多结节的报道,考虑为多枚游离体融合。
滑膜软骨瘤可选择关节镜或开放手术,切除游离体及受累滑膜,很少复发。本例罕见的足部关节外滑膜软骨瘤病变体积大且有神经压迫症状,经开放手术治疗后效果良好。
作者贡献:薛翔负责数据收集整理、文章撰写;于乃春辅助手术操作;周大果负责手术实施,并对全文的知识性内容作批评性审阅。
利益冲突:所有作者声明,在课题研究和文章撰写过程中不存在利益冲突。
机构伦理问题:研究方案经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医学伦理委员会批准。(补充批号并提供原件扫描件)【补充!】